時間回推到2003年8月2日..台大體育館
第14屆金曲獎....
我們非常驚險地完成了...金曲獎史上最屌的"貝殼反掀式中隔景"
那時..沒有源活..沒有FREE'S
當時.川哥是東風電視台 副總..
FREE'S是東風電視台視覺設計組
當時台北小巨蛋還有兩年才能完工...
第14屆金曲獎在成功結束 進片尾名單之後....
時間跳至2014年6月28日..台北小巨蛋
由 台視 負責承辦的
在3月24日..將近3個月的時間..我們開始與川哥,源活團隊,台視美術組
密集進入每週一的金曲小組會議....在第一次的會議上…我們提出....
觀看這幾年的金曲獎舞台設計,如果要做出重大突破…
必須先從 "推翻傳統布幕式中隔景下手"
必須再次地挑戰我們曾經創造過的歷史…
於是..在我們提出在設計 陳綺貞 時間的歌 演唱會 時
所累積的硬體技術知識,由電腦程式控制的快速伺服馬達系統
這應該已經是現在演出的主流技術
於是 我們大膽地提出…將這種技術放在金曲獎中隔景的運用
其實這個技術最早在我們2008年設計江蕙初登場演唱會時
上方的陣列式"天梯"佈景 就希望可以使用
不過在當時..這套技術非常昂貴且尚未成熟…
雖然我們提出快速伺服馬達中隔景..為今年的舞台定下致勝的關鍵
但川哥於大概5月份的時候…某次會議上..提出超寬比例弧度LED影像臺階
更加大大地將整個舞台推到了一個國際創舉…
這樣的台前大弧度影像臺階
即便奧斯卡與葛萊美..也從未曾看過....
臺階製作過程極度繁瑣且造工必須精準細緻才能與尾端接合
臺階又需考量得獎人上台的人體工學與弧度美學並重
更須再每一階鑲入階梯式橫幅LED
接續便開始快速進入每一個表演景的美術設計
時光經過了12年…川哥與源活團隊已經累積了數百場的演唱會製作
其實早在最初期..很多表演景就已經非常清晰地在川哥的腦裡
所以在提出需求時..非常清楚與明確..可以說是每一段的表演畫面
與舞台視覺裝置,都是由川哥很完整地列出來.甚至畫出來…
我們僅依照這幾年的舞台設計經驗..加以輔助,提出更好的視覺來支持他
這種合作模式…簡直回到了當年電視台裡的默契與互動
「大地」(桑布伊、謝宇威、蕭煌奇、鍾興民)
這一段由辛苦的工作人員將道具芒草一支支插上台座上
搭配大地的影像…
精準地呈現出"道地台灣之美"
CROSS OVER
林俊傑 & Jason Mraz
這一段初期是想營造汽車電影院…初期的草稿…
但考慮到畢竟不是金馬獎..於是我們改提出美式MOTEL或餐廳的招牌視覺
中期的3D美式招牌溝通版本…
結合復古車的現場裝置..於是便完成電視上大家看到的畫面
令人感動的演出成果
因為要有四部經典車上舞台(這應該也是金曲獎舞台上最多汽車的一次)
舞台結構都必須做宛如國慶般的強化結構..以及後台的準備區腹地
史上最長的斜坡,準備的表演汽車竟然可以排到巨蛋外面...
由於台北小巨蛋的後台口當初場館設計的時候..
並未考慮到演出大型進出道具口的部份
所以每一年不論是KKBOX頒獎典禮…HITO頒獎典禮..金馬獎..
這出口的高度限制..再加上舞台本身高度…剩下的空間…
真的是會讓所有舞台上的工作人員痛苦到極點....
今次的影像設計團隊,川哥也招回了當年在東風電視台
黃金組合的班底..現在已經是兩家在國際業界非常具有地位的影像設計公司
屢屢在國際間贏得無數設計獎肯定的JL DESIGN
號招國內最具指標的平面設計師群
共同參與本次金曲獎每一段入圍的影像創作…也締造了金曲獎史無前例的組合
每一段的舞台演出背景動畫由三點水娛樂製作負責設計執行
不論是每一段精心安排的演出影像
或 細節如頒獎人的背景影像比例對位
都做到非常精細精準的要求…
並且反覆檢查各種角度帶來的影響
這六道LED中隔景不僅營造了非常具有氣勢的入圍特寫
更大大地發揮在演出時,影像佈景的靈活層次運用…
「金曲女王」(A-LIN)
「DEJA VU」(田馥甄)
鏡球裝置藝術整體的構思,完全來自於川哥的想法
並運用源活本身在製作無數場的演唱會下,所累積的戰利品
再一顆顆固定於活動架上,製作非常繁瑣
氣勢砰搏,本屆場面最大, FREE'S的好朋友 老蕭
「真愛永恆」(蕭敬騰)
精采無敵 Jolin「Queen of Stage」
雖然25屆金曲獎已經結束了..但我們真的很感謝..
川哥讓我們歸隊參與這個東風電視台的"老同學會"
即便在整理這些文字與照片之時…
彷彿都可再次感受到..3個月來創作過程中的熱情餘溫…
或許…這就是MUSIC LIVE 的魅力…川式 的演出魅力吧…